行动起来,向“零艾滋”迈进
发布日期:2014-12-01 浏览次数:
今年的12月1日,是第2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。每年的这个主题日,皆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,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群策群力,各展所长,遏制艾滋病的流行,而离我们越来越近的艾滋病,你又知道多少?
一、艾滋病从出现到传入中国
1.1981年美国率先发现了艾滋病。
2.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,是一名到中国旅游的美籍阿根廷青年(境外输入)。
3.1989年8月云南省某戒毒所吸毒人员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(吸毒)。
4.1989年12月,中国本土发现第一例因性接触而感染的艾滋病人(性传播)。
5.1992年首次在志愿献血人员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(输血传播)。
6.2003年10月在成都市同性恋人群中首次发现一名艾滋病感染者(同性传播)。
二、中国艾滋病疫情
根据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显示,2014年1月至8月,我国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7万例,新报告死亡1.4万例。当前,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49万例。其中12个省份现存活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超过1万例。
三、新病例多为同性传播
北京市自1985年报告全国首例艾滋病例以来截止到2014年10月31日,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18635例,在全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中,经性传播13796例,占74%;注射吸毒传播2602例,占14%;其他传播途径共计2237例,占12%。
四、艾滋病感染重点人群
1.青年学生:根据河北省卫计委公布的数据,今年以来青年学生感染增幅高达51.4%。15到19岁学生为感染高发人群。
我国已有10个省份感染艾滋病学生超过百人,最小感染者只有14岁,大多是男孩子。
武汉市卫计委2014年公布,在累计报告的常住居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,男女性别比为7.4:1,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—49岁之间,占全部病例的78.2%。
2.离退休老人:河北省2014年已经报告艾滋病感染和病人数1131例,年度报告首次突破四位数。
青年学生和离退休人员,成为艾滋病感染重点人群,增幅高达51.4%和32%。
截止2014年10月31日,陕西省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20岁至49岁占87.8%;60岁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2012年的3.8%上升到今年的5.1%;20岁以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由2012年的3.8%上升到5.2%。
五、不可忽视的艾滋病数字
到2013年底,全球约有3500万人携带艾滋病毒,同年艾滋病新感染人数为210万人,相关死亡人数达到150万人。
根据国家疾控中心公布的数字,截止2014年8月底,现报告存活HIV/AIDS共490521例,已死亡149347例,在新发病例中,异性传播占64.6%,同性传播24.9%,注射毒品传播5.8%,母婴传播0.9%,其他为途径传染。
自2004年我国实施“四免一关怀”政策以来,10年间,艾滋病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从2005年的25%上升到2013年的87%,同期病死率从17.9%下降到6.6%,下降63%。
六、预防艾滋病的“ABC”
A是英文Abstinence(禁欲)的第一个字母,就是说如果人不进行性活动,感染性病、艾滋病的危险就大大降低了。
B是英文Befaithful(做忠成的人)的第一个字母,意思是对不能禁欲的人,要不做到夫妻双方或有性伙伴关系的双方,相互忠诚。有多人发生性行为是性病、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。
C是英文Condom(安全套)的第一个字母,告诉我们的是如果无法做到A、B这两点,正确使用安全套也可以减少感染性病、艾滋病的危险。
行动起来,向“零”艾滋迈进,这样的口号令人振奋,实现这个目标,宣传教育的关键是ABC并重,尤其是A和B,这需要整个社会的认同。
(责任编辑:责任主编)
上一条:2014年—2015年冬季校园清除冰雪情况通报
下一条:东北大学来我校调研节能工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