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工作动态

臭 虫

发布日期:2014-09-16    浏览次数:

    属于异翅目、臭虫科、昆虫,约75种。发育过程分卵、若虫、成虫三个时期。吸食人和温血动物的血液,体扁宽,红褐色,翅退化呈鳞状。有一对臭腺,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,有特殊的气味,这种气味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的作用,臭虫爬过的地方,都留下难闻的臭气,故名臭虫。

    一、生活习性

    臭虫一般过群居生活,因此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,从若虫到成虫最短仅需4周时间。不论是若虫还是成虫,它们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来,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,在找不到人血时,也吸食其它动物的血,吸饱后酷似一粒赤豆圆滚滚的。臭虫吸血很快,5—10分种就能吸饱。尤其是若虫,吸血量可超过其体重的1~2倍,吸食动物血液才能性成熟。

    成虫在隐蔽的场所交配后,把卵产在墙壁、床板等缝隙中。通常每次产卵一至数个,一年繁殖3代或3代以上,总数可达100—200个。在冬天,臭虫通常停止吸血和产卵。若虫得不到血食,可活30天以上,成虫得不到血食,通常可活6、7个月。吸血后即躲藏不出,所吸血液需数天才能消化。成虫能耐饥一年以上。

    臭虫是世界性分布,怕光,多在夜间活动。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,在吸血时,如人体稍有移动,即停止吸血,爬走而隐藏。臭虫每分种能爬行1—1.25m,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、帐顶四角、墙壁、天花板、桌、椅、书架、被子褥子、衣物、草垫、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。栖息处所带有许多褐色的粪迹,白色颗粒为臭虫的卵。被臭虫叮咬的红斑,一般呈线状排列。

    二、臭虫的危害

    人被臭虫叮咬后,常引起皮肤发痒,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,伤口常出现红肿、奇痒难忍,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。有些人可发生丘疹样荨麻疹。若长期被较多的臭虫寄生,可引起贫血、神经过敏和失眠、虚弱等症状。此外,臭虫也是某些疾病的传播者,会传播多种疾病,如回归热、麻风、鼠疫、小儿麻痹、结核病、锥虫病、东方疖、黑热病等。  

    三、产生原因

    1.环境卫生脏乱差。

    2.气候的变化。

    3.潮湿。

    四、防治原则

    1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 
  在灭治臭虫的过程中,应贯彻综合防治,防灭结合,治本为主,标本兼治的原则;保持个人清洁卫生,做到“三勤”,即勤洗澡、勤换衣、勤洗晒被褥;保持宿舍清洁卫生,经常对宿舍内卫生死角进行清扫; 
    2、采用物理方法进行防制 
    a、 对于衣服、被单等可清洗的物品可用65℃以上的清水进行浸泡30分钟以上; 
    b、 把棉被等难以清洗东西放在阳光下进行曝晒,可杀死藏在被褥里的绝大多数臭虫; 
    c、 对室内的各种缝隙进行抹平、堵塞洞穴,消除其隐藏场所; 
    3、化学防制: 
   用卫生杀虫剂对臭虫在室内外的各种孳生场所进行药物处理。

 

 

(责任编辑:责任主编)

上一条:我校顺利通过节约型校园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验收


下一条:后勤处饮食服务中心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